成长型思维的力量?
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,卡罗尔·德韦克(Carol Dweck)的《思维模式:新成功心理学》(MindSet: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),提出成长型思维。也因为这个研究,2017年,首届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(教育界诺贝尔奖)。
她的课题是人如何成功?她花30多年的时间去找答案,结论是成长型思维。与成长型思维对应的是固定性思维。他们的信念不同,因而采取的行动和策略不同,从而导致结果的差异。
成长型思维(growth mindset) | 固定性思维(fixed mindset) | |
---|---|---|
相信 | 出生带着固定的才智和能力 | 通过练习和努力,人类是有成长和学习的无限潜力 |
采取倾向 | 回避挑战和失败 | 沉着应对挑战,不怕犯错或难堪 |
从而 | 剥夺自己过上富于体验与学习的生活 | 专注于成长的过程 |
有一个实验覆盖16万智利的十年级学生,研究结果表明,学业成绩,成长型优于固定型。穷人成长型的语文和富人固定型基本没有差距。
研究成功如此重要,而大多数结论是让人沮丧的,基因,出身阶层这些固化的因素。而这样的研究结论让人为之一振,它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,是让人能够更积极体验人生的态度,也让我们生活可能多点有意义的体验。
12句口号
这本书并不是理论书,2位作者安妮·布洛克(Annie Brock)是自由撰稿人和教育技术顾问。希瑟·何德利(Heather Hundley)是小学教育工作者,是教育支持专家。它是写给老师的书,通过12个月的教学计划,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。
最特别的地方是,它的教学计划是通过口头禅的设计串联的,一个月一个口头禅。12句口头禅分别是:
教学是一个实践过程,并不是追求完美
每个人都能学会!
大脑如同肌肉,也会成长!
我是这个学习群体中的重要成员。
我们喜欢挑战!
反馈是一份礼物,接受它。
没有计划的愿望仅仅是一个愿望。
错误是用来学习的机会。
不知道与尚不知道之间是有区别的!
我明白了!
照顾不好自己便无法照顾其他人。
新的一天是成长的新契机。
我们常常觉得口号是打鸡血,是洗脑,那么口号对成长型思维的作用到底是什么?作用是:专注于成长型目标。重复肯定,会强化真实性。除了口头禅,也会有其他辅助的侧脸,比如研究,软件,方法,窍门和策略。
成长性思维其实它是一个过程,它不是一个结果。成长型思维不仅仅影响学业成绩,在情绪,态度,人际关系甚至健康方面,都有深度的决定力。正如德韦克的那本书名,思维模式:新成功心理学,他研究的不仅仅是学业的成功,也研究更广泛意义的功成名就。
我如何让成长型思维让自己,让自己在意的人,获得更精彩的生活体验?我可以问自己很多应用题:
我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吗?
我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妈妈吗?
我的成长型思维的领导吗?
我的团队是有成长型思维的团队吗?
我身边影响我比较深的人是成长型思维吗?
我服务的主播群体是成长型思维吗?
如果遇到固定性思维的状况,我该如何去改变,去改变这样的现象发生?
作品体现知识的能力
4月的主题是:不知道与尚不知道是有区别的。它的重点是学习的测评。评估会损害学生的成长性思维,滋生固定性思维。面对总结性评估的学生,他们的问题是:这个作业可以拿多少分?
教育者应该力求提供这种学习体验,在这种学习体验中,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,而是积极寻求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问题的答案。迈克尔 威舍(Michael wesch)
这个问题在现在的环境中更为重要,为了一个评分去获得一个量级的知识,你取得的就是一个固定量的知识,但现在知识本身已经是无边无际爆炸的,知晓,记忆,回忆信息已经不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,他们能够找到,分类,分析,共享,讨论,评判,并创造信息。从知识渊博走向有知识能力。激发对世界的好奇之心。
怎么去评估知识的能力?—— 作品。
知识渊博(学什么) | 有知识能力(为什么学/怎么学) |
---|---|
记忆首府的名字。 | 制作一个关于首府的纪录片。 |
在词条搜索中查找生词。 | 利用生词写一篇短篇小说。 |
写出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名称。 | 专题学习:人类与恐龙共存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。 |
标记昆虫的生命周期表。 | 拍摄一个视频,描述昆虫生命中的一天。 |
了解能源的效率。 | 设计一个绝缘材料的测试,以确定哪种材料绝缘性最佳。 |
计算操场的面积。 | 设计一个操场。 |
写一篇关于葛底斯堡的报告。 | 创建一个来自葛底斯堡的播客。 |
关系策略
我的性格中,有从固定思维到成长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,现在我评估60%是成长型思维。如果我的成长性思维还不是很强,比较少的一部分有:
会不相信自己。
有一个彻罗基族(Cherokee)传说,一个外祖父跟外孙谈论关于生命的故事,这位祖父告诉他的外孙,他的体内有两只狼,一只狼是坏的,他贪婪、嫉妒、怨恨、自大、且阴暗。另一只狼是好的,它慷慨、乐观,友爱,谦卑且明朗。这两只狼——好狼与坏狼——在所有人的体内战斗着。
外孙看着外祖父问道:”哪只狼赢了?”
祖父回答说:”你喂养的那只” ——
与古老传说中这两只狼一样,活跃在我们大脑中的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,在不断的局逐着高下。就在你成长型思维为一天的辛苦工作而感到满意的时候,你的固定性思维会冲出来拆台,他会问说这样足够好了吗?
最后一句话,压力很大。成长型思维其实在工作环境中,不是很有底气。因为好像身边很多人不允许你满意,要狼性,习惯去优秀,也就会逼着自己去不停问这句话:这样足够好了吗?
因为不相信,关系策略上面可能还不是太开放。
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,它其实用了一整章来建介绍关系。老师为了去进创造那种成长性的教学,他会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有比较策略性的,就是会有一些关系策略,通过在关系当中然后促进这种氛围的达成。
11月份的口头禅是:我是这个学习群体中重要成员,不是说他们重要,是用你的方法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很重要,其建立人际关系会让在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中会有很大的益处。
例如:
对学生:找出共同点,进餐小伙伴,用2分钟简短的时间小调查,讨论学习无关的话题,说“行”,门口迎接,相互了解活动
对同事:相互指导,加入专业学习群体,加入委员会,制定专题学习计划,合作教学,图书俱乐部,开展个人生活的真挚交谈,兴趣清单调查。
反馈是一份礼物
我最喜欢的口头禅,也是我最感触的是:“反馈是一份礼物。”
我认为建立反馈循环非常重要,这样你会不断思考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。
—— 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
这是我最有认同感的一部分。曾经和小伙伴开过专题沟通过,为什么反馈重要。没有反馈,没有成长。
深刻理解反馈的场景是写代码。写代码容易出错。错了就跑不通,只有对了才能跑通。写错了系统会报错,给你反馈。如果你自己通过咨询,或者网上找答案,就可以解决问题,跑通。理论上,通过反馈可以学会编程。
迁移其他场景其实也是有反馈的。比如设计、工作和人生。设计是否有对错?工作是否有更好的方法?人生是否有输家和赢家(非价值判断,事实判断)
这些场景和写代码场景的反馈差异是:反馈周期长,反馈量稀疏。负反馈也不会立刻表现为:走不通。
我们真的要等到这么长的反馈周期,才接受一个不是很理想的结果吗?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结果,或者离最优解还差很远的结果。积极发现问题,寻找反馈,在更大的解题范围中寻找更优解,调整及时调整及时止损。不要玻璃心:反馈是针对自己的工作,自己做的事情,而非个人。
反馈的方式包括:自问自答(自怼),多主动沟通和向上汇报,也寻求反馈的优雅姿势,比如提问的智慧,提问的正确姿势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思路。
成长性思维是一个过程
通往成长性思维的道路是一段旅程,不是一个宣言。—— 德韦克
这是一个提醒。看完一本《成长性思维的书》只是成长性思维的起点。后面每一天的内心建设,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域,脸皮厚一点再厚一点,是成长修炼之路。
ChangeLog
2020-01-04 思考读书流程
2020-01-11 以此为案例拼接了一篇文章